一、班级教育共同体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保障
班集体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班级教师和学生家长是影响班集体建设的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因素之一。现代班集体建设成功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教育经验就是:学校和班主任应当致力于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才能使班集体获得健康、持久发展的动力。所谓班级教育共同体是指,以班级每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由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班级学生集体组成的、相互协作支持、彼此关系融洽、并在班级发展、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上达成高度一致的共同体。班级教育共同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班级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集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包括对话和合作)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班级教师集体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相合作与关系的不断调整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中的班级教育共同体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共同体。
班级教育共同体是一个随着班集体发展和环境变化而动态发展的过程,要建设班级共同体必须首先理解和把握班级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1、在班级建设愿景和教育价值认识上的一致性。即班级共同体的成员都能充分意识到,教育和培养好班集体的每个成员,使他们健康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共同利益所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共同活动能形成对学生教育和班级发展愿景的共识,认同班级发展的具体的目标。
2、在人际关系上能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班级共同体的每一方面都能相互尊重、理解,彼此形成能真诚
而充分的沟通,在共同活动和对话沟通中,总是充溢着积极和友好的气氛,而没有指责和埋怨。
3、共同体的各方面在教育态度、行为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所有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在对待学生和班集体的态度和行为上,都持有较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期待态度,并在具体教育行为上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具体教育方法上可以有所不同,但决不会相互抵触),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会与班级共同体的保持一致。而且,都尽量能弥补对方可能产生的不足。
4、班级教师集体充分发挥主导和专业的榜样作用。在班级教育共同体中,教师集体能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并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为人之道等方面成为学生集体和家长们的榜样。并能及时和合理地为家长和学生集体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5、形成了班级教育共同体的组织和活动机制。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必须以一定的组织和活动机制为基础的。如班级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工作的机制、班级教师教导会议制度、班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学生与任课的对话制度,家长和教师的对话协调机制等等。
6、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各方面都能在相互尊重、倾听他方意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共识。
第三,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班级教师专业团队。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和形成班级教师集体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素养不仅是会上课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有与其它教师团队、
学生、家长合作的意识,善于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的意识,以及善于自我反思和调整行为的意识。这些,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教师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中,通过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平等对话等等共同活动,可以使教师养成这些意识,从而,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级教师专业团队,发挥出集体教育的巨大优势。
二、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的策略
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的工作:1)加强班级教师集体的建设;2)促进家长教育共同体的形成;3)开展有效的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
(一)、班级教师集体建设的策略
1、形成班级全体教师都参与班集体建设的共识。班级任课教师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力量,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和参与班级活动等方式来影响班级集体的。事实上,任课教师与学生集体接触的时间加起来远超过班主任。因此,班级任课教师是否具有集体教育的意识,是否形成较为一致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与目标共识,是否能确立班级教育的整体意识等,对班集体建设和形成班级建设共同体极为重要。只有在任课教师中形成共同参与班集体建设的意识,才能为班集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建立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规范和制度。学校应当在制度上加以明确,班主任是班级任课教师组织的负责人,建立班级任课教师的例会制度,并在制度上明确班级任课教师在集体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使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成为一种专业自觉。班级教师集体应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和认同班级教育的目标,形成对待学生集体态度、要求、行为和教育观念的一致性。
3、组织班级教师集体的共同活动。围绕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班主任应通过班级教育例会,对班级学生集体和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情况沟通、分析诊断,并形成共同的教育意向。确定和认同班级教育的目标。明确需要合作的教育措施。班主任在其中应当发挥核心和协调者的作用。
(二)、建设班级家长共同体的策略
1、唤起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热情和期待。
由于班级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社会阶层,具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期待,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能为学校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或者说,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必须面对子女教育问题。因此,作为学校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唤起学生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需要和热情。这是班级学生家长共同体形成的心理基础。
2、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制度。
班级家长共同体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在广泛吸收家长们意见的基础上,由家长代表发起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或其它相应机构),班级家长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理事长和若干委员(约5-7人),由家长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章程。学校可以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如可以向学校或班级提出建议,有权了解学校班级教育的情况,可以代表家长向学校交涉,有责任配合和参与学校班级的某些工作。有权力召开班级家长会议等等。使班级家长拥有自己的组织,拥有参与共同活动发表自己想法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3、组织家长们的共同活动。班级家长共同体的建设在于活动,班级家长的共同活动有两类:其一,有学校或班级发起的家长活动,如展开班级家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或参加座谈会:其二,是学生家长委员会自己组织的共同活动,如共同商量子女的教育问题,讨论如何支持班级教育工作等等。不管哪一类活动,班主任都要保持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组织有效的班级家长会议。班级家长会是影响家长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形式。要改变以往教师居高临下单一向家长进行教育灌输的作法。而采取不同教育专题的研讨活动。可以班主任向家长汇报班级情况,提出班级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家长共同给予支持和配合;或者根据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组织研讨及专家咨询活动;还可以由家长交流成功的家庭
教育经验等等。总之、要让家长会变成发挥家长主体作用的交流平台。
5、学校要对家长的共同活动提供支持。学校和班主任要为班级家长共同体建设给予有效的支持,如提供活动场所的便利;聘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咨询;通过各种方式对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等等。
(三)有效开展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
共同活动是形成班级教育共同体的中介。班级应当围绕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发展开展各种有效的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包括: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对话,和、教师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班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活动,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等等。组织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活动的内容应当是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共同活动的关键是基于共同的需要。因此,共同活动的内容应当是参与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唤起维护共同利益的意识,才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有利于在解决共同的问题中,形成新的教育共识和共同的感受。
2、班级共同活动要形成制度和规范。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制度和规范作保证。这些活动制度应包括:定期对话制度,班级要事通报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家长日活动等等。同时应形成一些基本的规范,如,对话沟通时每一方都要尊重对方,不能指责对方等等。
3、共同活动要营造相互尊重和真诚的气氛。共同活动有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作为班主任在每次活动中一定要营造相互理解、和谐协商的气氛。
使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种积极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新的建设性的共识。
4、共同活动要拓展空间和平台。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还可以在实践中拓展空间和交流平台。如,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的交流平台,提高互动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可以组织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联谊活动等等。
总之,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是一个有待于探索的课题。不仅需要班级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集体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当在这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学校服务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论